对于组织申报2024年度校级教育科研课题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6-14 来源: 浏览量:518
学院各单位:
根据学校科研工作安排,2024年度校级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正式启动,现对申报有关事项及要求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及申报资格
(一)校级教育科研课题设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
(二)申请人须为我校在职在岗教职员工,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研工作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叁)重点项目申请人应具有副高(含)以上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一般项目申请人应具有中级职称;青年项目申请人应为中级(不含中级)职称以下青年教师。
二、项目数量及申报指南
(一)按照择优推荐申报的原则,各单位至少申报一项,限报叁项。鼓励各单位负责人牵头申报项目。立项数量根据申报情况和论证质量最终确定。
(二)校级教育科研课题不设选题指南,申请人可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研究基础和学术特长等具体情况,自行拟定研究课题。重点关注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教育信息化研究等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 职业教育全环境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2. 职业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研究;
3. 校校、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4. 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对接行业技术规范(标准)、职业标准的有效模式研究;
5. 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6.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7.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8.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建设研究;
9.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研究;
10.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实践研究;
11.学分制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12.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建设与研究;
13.职业院校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创建研究;
14.职业教育新型教材建设研究;
15.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评价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研究;
16.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17.“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18.教师队伍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19.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在职业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
20.教育信息化对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影响分析与研究。
叁、项目申报及项目遴选
(一)每个项目申请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项,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项目的申请;课题组成员3—5人,同一人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校级课题的申报。
(二)申请人如有项目未结项,原则上不允许以主持人的身份再次申报同层次的项目,鼓励申报更高层次的项目。
(叁)已获批立项的各级各类项目不得以相同或相似研究内容重复申报校级项目。
(四)科研与发展规划处组织专家遴选校级项目。
四、项目管理及成果形式
(一)研究周期:校级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1年,从立项通知下发之日起计算。
(二)经费资助:申请人应结合项目研究实际需要合理编制经费预算,实际经费资助额度根据学校财务管理规定和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要求另行确定。
(叁)研究成果:各项目结项需要在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定的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至少一篇论文,且可在知网、万方、维普查询;重点项目另外需要提交研究报告、决策文稿或规划方案一份。
(四)基于课题研究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须注明系“国产天美传媒国产麻豆校级教育科研课题资助(项目编号)”字样。
(五)所有项目在研期间,以相同或相近研究内容申报校级(不含校级)以上各级各类纵向项目获批立项的,以纵向项目结题为准。
五、申报程序及其他要求
(一)申请人填写《国产天美传媒国产麻豆校级课题申请书》(附件1),一式两份(础4纸双面打印,左装订),经所在单位审查合格加盖单位公章后,由申报单位连同《申报汇总表》(附件2)统一报送至科研处办公室(一教409);同时将材料电子版分类并打包(以单位名命名)发送至联系人钉钉号。个人申报提交不予受理。
(二)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组织本单位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积极申报。在保证申报数量的基础上,加强谋划和把关,提高申报质量和立项率。
(叁)经校学术委员会评审、校长办公会审定、立项课题名单公示后,科研与发展规划处代表学校与获得立项的课题的负责人签订《科研项目任务书》。
(四)申报截止时间:2024年10月20日。
联 系 人:张宁 姜璐
附件:1. 校级课题申请书
2. 申报汇总表
科研与发展规划处
2024年6月14日